No.18 早餐很重要,你吃對了嗎?(上)

早餐很重要,你吃對了嗎?(上)

如果~早餐吃得跟皇帝一樣會疾病纏身⋯⋯你還吃嗎?

 

 

    大家在看到標題時是不是很納悶呢?是不是心裡OS著~這不是廢話嗎!「早餐不僅很重要,而且還要吃得跟皇帝一樣⋯⋯!!」這會兒,就要換小編無語啦,真不知當初說這句話的人是怎麼想的呢?人家皇帝每餐有一百多道菜可以選擇,而每一道菜都只吃一口,吸收著每道菜不同的營養素,還吃不到百道菜就飽啦,試問~百姓們能這麼吃嗎?當然這一切只是小編在犯滴咕,也當然知道這句話背後的意義,就是要讓大家慎重選用早餐,因為早餐是一天活力的來源。

    小編從不否認,早餐真的很重要,但是大家都吃對了嗎?還有~小編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天的活力來源不是早餐喔,而是你前一天所吃進肚子的食物消化吸收分解後的營養素才對喔!關於早餐小編今天要來顛覆一下大家的觀念,想將知道的資訊、數據及新觀念跟大家分享一下,就從我們吃三餐開始吧!

    大家曾思考過你為什麼要吃三餐的必要性嗎?知道人類每天吃三餐的歷史並不長嗎?古人大多都養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人們會在早上的7點到9點(辰時)吃一天的第一餐「朝食」,又稱為「饔」,並在下午的3點到5點用當天的最後一餐「餔食」,又稱為「飧」。然而三餐的演變和社會經濟發展也有關係。所以,在食物供應比較匱乏的時代,能多吃一頓,就說明你經濟狀況好,或者社會地位高的權貴人士。

    現代人認為每天吃三餐理所當然,算起來不過三百年的歷史。直到1965年之後,才有人出來鼓吹「早餐吃得好才會健康」,這也就是目前的主流營養學。在二戰結束後才推出這個營養學理論,當時甚至説一般勞工每天要攝取四千大卡的熱量。四千大卡大概相當於二十二個御飯糰,或者十三個漢堡,或者五碗豬排飯。無論勞工工作有多麼辛苦,很明顯都是吃太多,長期這樣吃下來肯定有害健康。「每天吃三十樣食物」也是源自這套營養學理論,但是每天要吃到三十種實在不容易,吃很多種類可能不小面熱量超標,餐費更是驚人。對獨居者或外食族來説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我們發現現代營養學採用「多多益善」的加法原則,所以要決定標準攝取量,例如蛋白質幾公克、碳水化合物幾公克、脂肪幾公克。但同時要注意,當這項營養學成為主流之後,生病的人就愈來愈多,癌症就長踞十大死因榜首。之後癌症病患還是不斷增加,另外還有愈來愈多的生活習慣病,想必不少人也為了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所苦(這讓小編想到三高就是古時候俗稱的員外病,有錢人及權貴才會罹患的疾病,因為吃太好了!)。

        而且過敏性皮膚炎之類的過敏疾病,也是從1965年之後才不斷增加。甚至可以説,當現在這套主流營養學開始流行之後,人類就愈來愈多病痛,或許有人會反駁,是因為平均壽命延長了才容易生病,但一個人延長壽命卻一身病痛,是最不可取的事情。現代人實在太過迷信「吃東西要多多益善」了。

    一定有人想問小編,這吃三餐跟吃對早餐有什麼關係呢?美國書籍《自然衛生學》(Natural Hygiene)裡面説,吃早餐對身體造成的負擔之重,有如一起床就跑全馬。假設執行「早上斷食」後疲勞、倦怠、肩頸痠痛、三高、過敏等毛病將離你遠去,你願不願意嘗試呢?「早上斷食」有益健康,而其中關鍵是什麼呢?待小編下回分曉囉~

 

資料來源:時報出版 // 早上斷食,九成的毛病都會消失!《鶴見隆史 著》

繼續閱讀:早餐很重要,你吃對了嗎?(下)

 

整理 禾小編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