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1 重要的「腸道」與「腸道菌」

重要的「腸道」與「腸道菌」

腸道是全身器官及循環系統的根本,腸道菌則是身體的必要器官!

 

    當年小編看完蔡英傑博士著作的「腸命百歲2益生菌讓你不生病」這本書時,對其腸道菌的論述及新觀念是相當震撼的,感嘆人類腸道內的微生物居然是主宰著我們的生理與健康狀況的重要關鍵。人類的腸道裡存活著數以億計的微生物,我們已經知道這些腸道裡的微生物中有一部份對我們的健康有很大的好處,他們被通稱為「益生菌」。

    而現今,益生菌的應用早就不限於腸道保健,甚至超越免疫過敏,代謝調節(減重、糖尿、血壓、血脂等),堂堂進入精神心理領域,也就是「腦腸新世紀」。在腦腸新世紀裡,大家不再只是因為便祕、消化不良、甚至過敏、感染,「而來尋求益生菌的幫助,他們會因為想要緩解憂鬱情緒,多些快樂心情,少些疲勞無奈,讓腦子裡多一些快樂荷爾蒙,工作多些動機衝力等目的,而來敲益生菌的門。

    使用益生菌是直接調控腸道及腸道菌最有效的手段,但是科學家們為什麼如此重視腸道保健?為什麼要努力維護腸道菌平衡呢?當然是有更重要且強而有力的論述堅持著他們的研究,而這三個重要的觀念還有很多人是不知道的,小編就趁機傳播善知識囉!

 

一、腸道是臟腑經脈的根本

    成書於西漢的著名中醫經典《黃帝八十一難經》中,形容下丹田是「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下丹田就是腸道所在,五臟六腑是指心、肝、脾、肺、腎、膽、胃、腸、膀胱等器官,十二經脈則是指身體氣血運行的通道。說白話一點,就是「腸道是全身器官以及循環系統的根本」。這項兩千年前中醫提出的理論,竟然在近十年的醫學研究中,逐漸被印證。

下面這幾點是現代醫學對腸道的描述:

  1. 腸道是高效率的消化吸收器官。終其一生,腸道為我們消化五,六十噸的食物,轉化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營養素,支持我們生命成長所需物資與能量。
  2. 腸道是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人體有七成的免疫細胞配置在腸道,防衛病菌毒素入侵,如果腸道不健康,壞菌毒素肆虐,我們的免疫防衛軍前仆後繼,戰死在腸道,沒有足夠戰力去保護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後果可想而知。
  3. 腸道是代謝症候群的發源地。多種由腸道分泌的腸道激素和脂肪細胞激素,編織成綿密的激素網絡,調控食欲與能量代謝。腸道與腸道菌的失衡,會導致激素網絡失衡,全身慢性發炎,代謝症候群於焉而生,影響七成以上民眾的健康。
  4. 腸道是第二個大腦。擁有複雜度僅次於大腦的神經系統--腦腸軸線(Gut brain axis),是近年最熱門的醫學研究領域。腸躁症,憂鬱症,焦慮症,自閉症,慢性疲勞等,非常棘手,盛行率極高的身心疾病,都和腦腸軸線密切相關。

    我們的腸道有免疫防衛最前線的黏膜免疫系統,有控制生理機能的神經系統,有分泌荷爾蒙的內分泌系統,有構成腸道,進行蠕動,消化,吸收的平滑肌及上皮細胞系統,腸道的複雜精緻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二、腸道菌是身心健康的「驅動程式」

    每個人的腸道裡,都居住著一百兆以上的腸道菌,種類大概有數千種之多。每個人的腸道菌差異很大,所有腸道菌種類加起來,多達數萬種。

  • 1895年,奧地利的埃西(T.Escherich)教授發現大腸菌,腸道菌對一般民眾而言,就是聯想到疾病,一無是處,甚至到了益生菌蓬勃發展的年代,腸道菌的形象,還是陰暗、負面,所以一般人會說要補充益生菌去抑制腸道壞菌肆虐。
  • 2005年,扭轉乾坤的是美國史丹福大學的雷蒙(D.A. Relman)教授,他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發表重量級論文,推崇腸道菌,他說:「腸道菌為人體提供養分,調控腸道細胞的發育,誘導免疫系統的發展」,因此他把腸道菌稱為人體的「必要器官」。我們怎麼去理解「腸道菌是必要器官」呢?首先,腸道菌必須能夠接受並解讀來自身體其他器官-- 特別是來自大腦的訊息,做出適當的反應;也必須能感知環境的變化,然後向其他器官發出訊息,也就是說腸道菌必須構成一個群體,與其他器官互動相助,各司其職,才能夠被稱為是一個器官,而不只是居住在腸道內的那一隻又一隻,各自獨立的細菌。歷經五年,「人體微生物器官」的概念已經被科學界普遍接受。
  • 2010年,美國德州理工大學的萊德(M. Lye)教授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目是〈我們腸道裡的微生物器官,是我們身體恆定(指健康)與疾病的Driver〉。由雷蒙教授的「必要器官說」,到萊德教授的「驅動程式說」,短短幾年的研究進展,腸道菌地位已經被無限提升到如此重要的地位,速度快到大家的知識都跟不上。

    我們的腸道菌和心臟、大腦,肝臟,腸胃道一樣,都是身體的必要器官之一,沒有腸道菌,我們活不下去。所以,腸道菌不健康,我們就不健康,腸道菌生病,我們就生病。

    萊德教授用「恆定」代表身心健康狀態,我們同樣可以用「恆定」來「形容腸道菌的健康狀態。構成腸道菌的千百菌種,經常因應腸道環境變化,而保持一個非常動態的平衡(恆定)關係,腸道菌的小恆定,決定/「推動身體的大恆定。而益生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們超有助於維持腸的恆定。

 

三、腸道菌能直接與中樞神經相互影響

    腸道有許多神經分布,負責匯集訊息,傳給中樞神經。這些神經系統密密麻麻,深入腸道內層,所以我們常將腸道稱為「第二大腦」,是大腦以外最複雜的神經系統,透過「腦-腸軸線」,與第一大腦相互聯絡,相互影響,腸道也因此透過這個軸線,和許多精神心理疾病,有不可思議的關連。

    進入二十一世紀,腸道菌爆發性的研究進展,填補了所有疑問,原來過去大家賦予腦腸軸的種種生理功能,其實都是由腸道菌扮演發動引擎的那把鑰匙。所以,順理成章的腸道菌就與腦腸軸串聯成「菌腦腸軸」,當我們說「腸道是生命之祖,生氣之源」時,其實那個祖,那個源,指的就是腸道菌。

    菌腦腸軸(Microbiota-Gut-Brain Axis)這個名詞至少比「腦腸軸」晚了三十年,才開始在主流科學期刊出現,但一現身馬上就一飛衝天,被譽為是近年來科學的重大突破。

    「腦腸軸」講的是中樞神經系統與腸道神經系統、免疫系統等,合作調控消化與吸收,是神經與神經,神經與免疫間的對話。相對的,「菌腦腸軸」完全將腸道菌置於核心,腸道菌坐鎮腸道,經由操控腸道的神經免疫系統,發擇它們對中樞神經的統治力。

 

    以上內容看完後是不是很顛覆過往的觀念呢?「菌腦腸軸」的概念已顛覆大眾對益生菌的傳統觀念,益生菌不僅有益腸道健康,也有助於精神健康喔!

 

 

資料來源:時報出版 // 腸命百歲2益生菌讓你不生病!《蔡英傑 著》

 

整理 禾小編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