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 新・食尚生活體驗
新・食尚生活體驗
民以食為天,但是你吃對了嗎?
延續上次「不吃」的新食尚話題,這段時間很多人關心且好奇的圍繞著編編詢問⋯⋯啊不吃不會餓得難受嗎?不會餓到無力沒精神嗎?不是說餓會讓心情不好情緒低落嗎?⋯⋯說真的這些症狀我還真沒有,相反的最明顯的發現是精神變好了不昏沉,腦思路也清晰了不打結!不吃一餐或兩餐真沒那些奇奇怪怪不適的症狀啦,大家該來嘗試一下「不吃」的新生活體驗,就會懂編編的小心聲啦~
其實我們換個角度思考,如果少吃或不吃可以幫助你的身體更健康更有活力,還能幫你找回身體自癒力,你願不願意嘗試呢?現代人的飲食真的出現很大的問題,我們常說:民以食為天,但是你都吃對了嗎?雖然大環境的污染是問題之一,但是你可曾探討過自己是怎麼吃的呢?編編有個小小健康觀點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想就簡單的從人體結構開始說起,首先是「牙齒」,草食動物為了便於嚼食草葉,他的牙齒幾乎都是平的,而肉食動物的牙齒都是呈銳利的山型。那麼,雜食動物的人類,牙齒又長什麼樣呢?仔細觀察人類的牙齒,我們有20顆平坦的臼齒,用來嚼碎穀物和蔬菜;有8顆門牙,可以啃咬堅硬的蔬菜或水果;還有4顆犬齒,負責咬斷肉、魚和堅硬的蔬菜。所以20:8:4的比例是老天爺的設計的,所以人類的飲食應該是15%的肉類和85%的蔬果雜糧,我想一定有很多人跟編編一樣,我們的進食比例都沒有遵照老天爺的設計!
再則是「腸道」,腸道是維持生命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舉凡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腸道擔負著重要任務。大家知道嗎?人類的腸道是人體總長的10倍長,有將近9公尺長大約有三層樓這麼高,皺摺多所需的消化時間也較長,由於現代人的飲食較油膩、高鹽、高糖及都是後加工的精緻食品,這些食物都不易消化也是身體的毒素來源,因此停留在消化道的時間拉長,造成的腸道負擔可想而知。我們吃的東西如何在24小時之內排出體外呢?就是多吃蔬菜水果,蔬果中的纖維,可促進腸胃道蠕動,加速胃腸排空,並建議飲食要清淡,飯後半小時可適度運動,腸胃的蠕動,也會增加。再次印證老天爺的設計,多食生鮮蔬果是我們維持健康所需的關鍵。
知道我為何要實施"半日斷食"了吧!別擔心會營養不良,現代人只有營養過盛的問題,更何況我還有~把健康帶著走的「朝の纖飲」隨身包來替代早餐,還有纖維聖品的「舒纖飲」來替代點心,是餓不死編編的啦~大家一定要來嘗試一下「不吃」的食尚新生活體驗喔。
文 禾小編